推荐一种体验式的选品方法,帮你大幅度降低跨境电商的产品风险!

(本文来源于网络)

选品,在亚马逊运营的过程中是头等大事。

无论,把线上的数据调研地多么完美,你依然有可能会遇到,产品入仓以后卖不出去的风险。

那么,要如何规避产品风险呢?

选品这事,众说纷纭,各有各的做法,很多大卖家都经营得不错,但他们不会分享给我。

我曾经接洽了几个老跨境,他们都笑而不答。

看了若干本讲亚马逊运营或公司发展的书籍,关于选品的内容有很不少,真正要落地的时候,我还是不知道咋办?

以上都是近一个季度阅读的专业书籍,恶补了一些基础知识而已,不堪大用。

没有哪个专家,撰写出较为实战和详细的案例,让你能够按图索骥,直接操作就可以了。

这就好比你学游泳,在岸上学,永远也学不会,得下水。

于是,我就在四月底,安排申请注册亚马逊日本站的账号。

选品这个问题,还真是一直让我很头大。

我不是很懂玩数据,我们也还没有取得账号和后台,更不知道咋使用数据统计的第三方软件。

所以,就只能亲自跑厂家,亲自体验产品,亲自调研产业数据,试销产品,走小步快跑的方法,慢慢把选品和试品的工作做好。

以便,能够命中合适亚马逊销售的产品,有销量,有毛利,能够维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。

这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但却是相对靠谱和有效的一种笨办法。边走访,边学习,边执行,每个星期都有一点点进步。

在实践过程中,每天都学习到新东西,让我觉得越来越有信心。后面选择出一个合适的产品系列,破零和突围,应该是问题不大的。

如果,一定要给这个方法命名的话,我愿意叫它“体验式的选品法”。

就整个选品流程而言,如果我们确定要选择做某个方向的产品,都会拜访企业的创始人,产品经理,亲自试用和体验产品,对接供应商的商务团队,并且进行小批量试销,在看到用户评价和有订单的情况下,回访客户、根据客户意见来调整产品结构,再决定批量采购产品和推广。

用这个办法,就是较笨,快不了,一个周期下来,就要一个季度以上的时间,才能够确定一个产品系列是否ok,也有可能就因为卖不好,被淘汰了,白干一场,一夜回到解放前。

我把这个过程,分为几个阶段和步骤,然后用一个案例来表达。你们看看,是否可行?

一、拜访创始人(厂家的负责人)

选择要卖某个品牌或厂家的产品,我们就必须见到对方的负责人,才能拨开这个行业和产品的重重迷雾,搞清楚你的选品是不是对的?

根据我的走访经验来说,创始人,就是公司的灵魂,行业信息的集合器,公司业务的掌舵者。

他有非常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,他的公司能够生存三五年,还保持着发展的势头,肯定经历过很多沧桑,有一堆让人掉眼泪和心酸的故事,也有他愚蠢掉坑,让人大笑的故事。

任何两个公司良好合作的开始,都是从一场若干个小时的愉快沟通开始的,三句话不投机,谈不到几分钟的,你就赶紧跑吧。

一般而言,首次见面,沟通三五个小时,是比较正常的。

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面谈,他无法了解你是否是个有价值的客户,你也无法了解对方是否能够成为你的优秀供应商,支持到你的业务发展。

沟通的时候,我们会聆听到很多精彩的创业故事,常常听到入迷,忘记了时间。

当我们听到,创始人因错误的决策,掉坑里去了,我们很是担心,损失多大,他是怎么再爬起来的。

当我们听到,他的公司因为成功开发一款产品大卖,起死回生,迈过了生存线,就迫切想知道,他是如何做到的?是否可以复制成功的故事呢?

当我们听到,他为了公司的生存,抵押了唯一的一套房子,拼命工作,日以继夜的必胜工作精神。我感觉,仿佛到了上甘岭战役场景,美韩大军压境。对于他们而言,除了胜利,没有其它路子可走,这场战役失败,几乎就意味着企业的失败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就在观察供应商,我们要选择一个有灵魂的、有情有义的合作伙伴,整个跨境的业务才能够顺利进行下去。如果你遇到一个唯利是图的供应商,那几乎不可能奢望有良好的产品供应服务。

创始人,作为在一个行业经营多年的精英,他是信息的集合器,能够让你在若干个小时,就大概明白这个行业是咋回事。他能让你迅速进入行业状态,站在行业的高度,从未来的角度,看问题,看得清晰,看得透彻。

二、拜访产品经理(设计师)

如果只是光顾着听老板讲故事,忘记了沟通产品,那就麻烦大了去。因为,产品才是亚马逊运营的核心工作。

所以,与供应商的产品经理进行深入的沟通也是很重要的。

你必须要了解到,这个公司的产品特点,卖点,从过去到现在的各种版本产品,为什么迭代?

工厂是否有持续更新产品的能力,他们是怎么开发新产品的,为什么消费者会一再下单购买他们的产品呢?

如果,你不把这些问题,搞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你就对不起“人民币”了。

我们可是拿真金白银,购买产品,发到数千公里之外的市场销售,产品一旦出国,就没有回头路了。

消费者在花钱买你产品的时候,他们可是火眼金睛的啊,不只是在详情页上看,买回去使用后,不满意还得退货。

三、亲自试用和体验产品

过去,我们是做进口贸易为主,让我们有做跨境出口的念头和想法的人,是小米生态链企业的郑总。

他的品牌是七面,专注做通勤商务皮具,皮鞋,皮带,皮衣,皮包,都是他的产品领域。目前,七面品牌是小米有品app的鞋子分类的头部品牌。

有一天,他突然问我说,你能不能把我的鞋子卖到日本去。

我说,可以考虑一下,没有直接拒绝,主要是怕他觉得丢脸。

他说,那你明天过来喝茶,我说好。喝茶聊天这事,我喜欢,卖他的货,就暂时没有想法。

喝了人家的茶,嘴软,就买了几双鞋,说回去研究研究。

七面郑总,亲自帮我选择的第一双鞋

他挑选了这双咖啡色的鞋子给我,穿起来很舒适,鞋子看起来简约大方,即低调和也特别。

今天放到地面拍照,发现还是不错的,质量的确好,差不多一年时间了。但一看这鞋,就知道是经常穿的,是的,我穿着它去了日本、韩国、荷兰、德国和法国、行程数万公里,还是没有穿坏。

现在,偶尔我还穿穿,搭配牛仔裤,通勤上班是不错的。三百多人民币,能够买到这样的鞋子,真心是超值了。

我不会在乎鞋子上面的logo,要是上面有个LV或Gucci的标识,反而会让我觉得很不舒服。

我是花钱买鞋子的,不是买logo,买身份的,我要的就是一双好看又舒适的鞋子而已。它穿起来,让我的脚觉得舒适,就足够了。

这是他挑选的第二双鞋子,休闲运动气质的鞋子。他说,穿起来小跑,也没有问题,这双鞋子介于运动和休闲之间。

今天拍照,发现还是基本新的,主要是平时很少穿。虽然,这双鞋也选用了上好的材料和穿起来舒适。

做运动鞋,其实七面,不如安踏,耐克,阿迪达斯,难以在运动鞋这个领域出彩,前面有不止三座大山啊。要是出去做运动,我还是习惯穿李宁的运动鞋,感觉更好。

因为穿起来舒适度高,感觉不错,后来,我又继续买了几双鞋,也买了七面的皮衣。

浅咖啡色和蓝色这两双鞋子,我现在一直在穿。

感觉七面在商务休闲鞋,这个领域是做得不错的,用材考究,款式简约耐看,舒适度高。

同等质量和款式的鞋子,中国百丽的价格是它的三倍,丹麦ECCO牌子是它价格的五倍以上。

如果,你没有穿过、体验过和研究过,同样类似的产品,价格为何差别如此巨大,它们为啥卖这么贵呢?七面为啥这么便宜呢?

七面,走的是互联网直销渠道,成本和定价被小米有品的工程师和小二算死了,价格高了不给提报和过会。

完整的一张图,这个皮带,我每天都在使用

我也买了一条七面的皮带,一百多元出头,质量很好,已经使用了两年,但还跟新的一样。郑总说,他用的线是全世界最好的,英国皇家都用这个线。

以前,我每一年都要换皮带,因为皮带容易坏,要么是线的问题,要么是皮带头的问题。

皮尔卡丹的皮带,都没有七面的好,还要三百多人民币。不了解、不使用,还真不知道,原来皮带也有挺多学问的。

在使用和体验过多个产品以后,我是信心满满的的,即使面向亚马逊或者是eBay的运营经理,我心里也是有数的。

目前,极简主义的生活潮流,已经在北美、日本和欧洲流行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,需要的就是一双好看、舒适和耐用的鞋子,价格适中。他们不会在乎鞋子上要有什么知名的logo。

七面,这个品牌是较为年轻和有潜力的,目前还看不到多少品牌新闻。

七面的产品路线方面,需要再优化、集中到某1-2个细分领域和继续提升,聚焦到商务休闲的领域,以便产品群能到达到一个专柜的陈列,每一个新品都要闪闪发光和吸引人才行。

有生动的陈列,能展示到商场中,走出小米有品的平台,业务量才能够继续扩大,中国的零售市场是非常庞大和多元化的,能够复制到的购物中心就上万个。

我想,是时候,把七面的产品系列,引入到世界各地了,经典和拳头的皮鞋产品,在世界各地都会有自己的粉丝的。它会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,快速改变和成长的。

四、对接供应商的商务团队

在出门的时候,别忘记了,与供应商的商务团队也来一个沟通。

创始人和产品经理,一般是不管商务事务的。

所以,我们还得跟跟单的小姐姐们搞好关系,要到产品清单、图片等素材,合同的范本、授权的模板,大家一起开个现场的办公会,建立一组微信群。

这样子,后面的商务工作,就可以高效率开展了。

五、采购产品,全员培训,翻译和做上线的准备工作、

接下去的工作,还是到网络上调查一下这个产品类目的数据。

通过数据,排查掉一些可能的产品陷阱,比如:所在国家的消费者不喜欢的颜色,尺寸,功能等,然后,再敲定首批要试销的产品清单。

这会,咱们在公司内部就可以进行行业学习、品牌学习、产品学习、翻译和设计listing等工作事务了。

六、组织商品出口、发到目的国家,进行线上试销

下单和采购的产品到货以后,我们就可以出口了,产品到了所在国,就可以安排入FBA仓,有库存数以后就可以上架试销。

目前,我还没有做到销售这一步,所以后面的暂时就是想法,并没有实操。

基本上,我们会安排同事开展站内广告,以及接驳本地的站外广告资源,网红、团购、测评网站等,进行全方位的推广。

通过持续的推广,我们会陆陆续续获取一些订单。

七、根据销售的情况,决定产品的命运;

在有了前面几十、几百个订单以后,我们会安排本地的同事,进行消费者的回访。

看看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感受和看法,把他们的意见都整理和分析好,反馈到运营部门和厂家。

然后,针对消费者的意见,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。经过2-3轮的调整以后,我想再筛选出来的产品,就应该比较吻合本地市场的需要了。

这个时候,我们就算是找到了一个稳定增长的产品线了。

这个过程是有点漫长的,历时1-2个季度左右。如果,你很着急快点出业绩,拿了很多风投的钱,并签订了业绩对赌协议,那还是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会快一些。

我目前的分享,局限于选品和物流,因为还没有真正卖货,后续产品入仓、上架和卖货以后,会继续分享销售的一些经验。

 

新闻资讯

社交电商时代,人人都是老板,它是怎么赚钱的呢?

2020-6-27 12:39:22

新闻资讯

私域流量背后运营体系的底层逻辑和实操方法!

2020-6-27 12:52:17
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